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7.道之「作用的表象」 & 楊定一靜坐


  • 問題:
    • 怎麼證明三教最終境界是主客一統?
  • 已解決:
    • 實踐的弔詭性,不生之生,無為而為。
  • 聯想:
    • 楊定一博士,靜坐。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7.道之「作用的表象」
頁 130 

我們依實踐而有觀看或知見;依這觀看或知見,我們對於世界有一個看法或說明。這個看法所看的世界,或這個說明所明的世界,不是平常所說的既成的事實世界(如科學所說的世界),而是依我們的實踐所觀看的世界。

  • 聖博案:因此,科學導向教育、或者純粹知識教育,無法拔震人之精神也。物化也極是自然?

這樣所看的世界有昇進,而依實踐路數之不同而亦有異趣,而既成的事實世界則一定而不可移,此則名曰定性世界。而若此定性世界是康德意義的現象,則現象畢竟亦是對應我們的感性與知性而為現象,因此,它為定性世界是依我們的定性感性與定性知性而為定性世界,上帝原不創造現象(依康德);而若我們的感性與知性不是定性的,而是可轉的(例如轉識成智),其為可轉是依人不是定性眾生,即不是依人類學而看的人,而為可轉,則現象之為定性世界亦是可定可不定的,可使之有方可使之無。
  • 案:殊途同歸。但疑惑的點是,何以證明? 雖然於序章明言,內容真理透顯五教是一樣的,如忠信、孝順。 但何以證?

而所謂有昇進有異趣的世界則都屬於價值層的,屬於實踐方面之精神價值的;而若在此實踐方面的精神價值之最後歸趣總是定在自由自在,則有昇進有異趣的世界總歸是一,雖有昇進而亦有終極之定,雖有異趣而亦有同歸之同,而此世界中的萬物即是「物之在其自己」之物,此則為終極地決定者,亦即是絕對的真實者或存在者,而不是那可使之有亦可使之無的現象。

依此,普通所謂定者實是不定,而依上說的觀看或知見而來的普通視之為主觀而不定者,終極地言之,實是最定者,最客觀者,絕對的客觀者──亦是絕對的主觀者──主客觀是一者。


  • 聖博案:本段條理析斷極分明,以往理解到家往往歸於空無,但未想道家也是不斷滅現象的圓教,受教了。 而道家所顯示的現實世界的反作用力,也是很親切的。如易經謙卦天道惡盈。





今日,嘗試一番,甚是受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提出問題與指教。^^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