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修行工具]想接近理想嗎?每天給自己5分鐘,用E化雲端功過格穩定改變自己的身心,具體實踐的10個優點。




短片介紹:3分鐘,瞭解一下數位化結合表單與表格的雲端功過格


影片點標題可以放大

說在前面:我們都不想當一個嘴巴說說的人


        生活中,我們常常討厭一種嘴巴說說,卻光說不練的人。但是往往,我們可能也是其中之一(真正的無敵是心無愧疚)
  但是,這卻又是在任何人與人互動中重要的功課,甚至與自己獨處時也是,更是一生的課題。 你們會怎麼樣面對自己呢?
        大學時,我開始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開始感受到偶爾跳出「當局者迷」的喜悅,但是不是很持續。
  畢業工作後,回首看當初寫下的年少輕狂,是一種回憶,才發現當初跳出來的只是井底之蛙的旁邊,卻沒有看見宇宙大地的高遠

本段小重點
  • 言行不一
  • 如何改善?
  • 格局視野的侷限
為什麼要開始寫日記,並且進一步轉化為一定格式的功過格?

        隨著經歷增加,漸漸發現,當年自己的想法的年幼,也發覺原來可以有更高闊的視野。

        自己從大一開始寫日記,並且約從大四開始嘗試用功過格反省自己,發覺不同的態度自我反省,也是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自己經過三年多斷斷續續不斷嘗試功過格(可查維基百科功過格)發覺,這功過格真有用!以下整理這幾年來實踐的心得,可能過於主觀,多多包涵。

  雖然日記與功過格都是同一件事「反省自己的心態」,但是差別在於,
A:日記的反省是散漫式的檢視自己(參考[冒險日記]腳扭到事件中的10個反思。一次的反省,但是沒有造成後續行為心念的「持續性」改善。) 
B:功過格是專注式的檢視自己(參考文章:

[方法工具]數位化功過格。時時可以反省提升(樂於分享),此文是舊文章了,到這一版經過一番實踐困頓與突破,有所新見與新解決方式,過去的原本動機與感受,仍可以參考。

能量時間體力,有限的生命中,專注於自己該專注的,或許是一種提昇自己最佳方案? 當然,這兩者並不相排斥,因為我自己是兩者都實踐的,改日在寫一篇,日記撰寫的文章,今日專注寫功過格的妙處。
        而與日記最大的不同,筆者感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為功過格內的條列,是之前人的經驗與智慧的凝結,依據之,比自己從零開始的反省當然更能看見盲點。
        當然,若以輕鬆而言,功過格是一種嚴肅而一板一眼的,但是舉凡辦大事與蓋大樓,自然要有SOP,而修行成聖,自然有一定的格,一定的步驟,如孟子說「盈科後進」又說「道不會為達不到者,而降低標準」,另一觀點看,達到一定的狀態,方為名符其實。


本段小重點
  • 日記:較無累積智慧,但比較輕鬆,可多寫靈感與感動。
  • 功過格:比較複雜一些,但是可以從高遠的角度看清自己,可以長期觀察自己。
  • 日記與功過格,並不相矛盾。(我自己是都運用,只是多花一些時間。)
  • 以方法來看:要成長要充實要歡喜,有一定客觀的過程,掌握住心的sop。
  • 以成就來看:成就者,必有一定之格局格調品格。

站在巨人的肩榜上「格局決定佈局、佈局決定結局」

        那我們要以誰為標準呢?
        用一種更高遠,更遠滿,更有智慧的至高點檢視自己時,會更安頓自己的身心靈,也才知道自己哪裡不足,不為高傲會勇敢與努力,也才知道自己哪裡受到指引,知足,或許是因為如此,孔子、佛陀、王陽明等,才如此重視 志與愿的關係吧?
        好比,要去遠方旅行,我們會檢視地圖上的種種,進而依據天地暖冷來決定我們的行囊。人生的旅程不也是需要這樣的遠見與智慧,但是,不同處在於地圖是有GOOGLE工作人員已經去拍攝過了。(參考:「軒轅劍心得」人生如戲,進擊吧!
  那人生呢?誰已經完美地抵達並且告訴我們生命不同階段的風景?在也沒有比受到千萬人肯定的聖哲適合當生命的指引者了。
(參考:「轉貼」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家族卻在中國800年來長盛不衰!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內心的旅程是一趟抽象的,但是我們可以具體化,成為最美的風景,支持自己繼續走下去。
           但是怎麼受用呢?其實在2014年12月已經做了一個嘗試,中間斷斷續續中輟了幾回(上網查找各種功過格、APP等等),但是最後覺得,還是自己製作的方式好。

            以下以點列分析這樣做的優點缺點與一些心得,提供參考。

    一、每天給自己一點神聖的時間可以更接近理想

      參考:通勤族時間更多,每天三小時神聖時間幫我完成更多事- 電腦玩物

    神聖的意思,代表不可以改變與動搖,做小事尚且須要凝神

    專注,況且是要改變自己之事?


    二、跳脫「偏見」與「習性」,以「全知」、「智慧」看自己

      透過用神聖經典(論語、聖經、五教聖人經典、白陽經典、等等都可,看個人需求。),普遍化觀看自己。
      我自己是使用,「太上感應篇」,因為他具備上百條微細的心念,相較於「弟子規」偏重於具體行為,太上感應篇更符合我的情況。當然每個人可以看自己的情況需求設定。
    參考:「轉貼」楊定一:呼吸,把自己找回來


    三、電子表格,不同於手寫辛苦,也不會如APP被綁住,大幅節省時間!
            用過幾個軟體後,就如同app記帳一樣,每次要將資料轉出,都會讓我有點感覺到不順暢,因為多一個步驟下載,但是運用我們本身有的google表格或excel就不會有多一個步驟的繁瑣,也就不會被軟體綁住說一定要更新、等等的問題。

    四、雲端化,妙用谷歌跨平台工作,在哪裡都可以記錄

    五、善用表單連結,讓自己分散的雲端筆記、記帳都彙整一起,讓自己不會懶得去反省自己!
      雖然我們都知道勤奮的美德,但是每天要面對繁瑣的事情,又要繁瑣地養成習慣是一種困難中的困難。
      因此,透過表單,整合所有想養成的習慣,是一個絕佳的方式。(這部分一些小技巧與心得,另外找時間撰文拉!)

    六、功過格可以幫助我們看見平常所看不見的,自我肯定。
      以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反過來說,只要能一點成長,成就感就無比的大!如何看到呢?就是透過詳細的覺察我們心念、行為、言行的起伏,可以用放大鏡看到我們自己。
      成年後,會越來越少受到肯定,可是邁向修行或者入世的成就,不管在哪裡,要有所成長都是須要自我肯定的!

    七、圖表化心靈的成長,遠比空泛地說改善改善更有具體步驟!更有一種回顧的成就感。
           
    平版端

    八、每天30分鐘,改變自己不落空!其實用一點時間,可以提升24小時生活的品質!
           原本的生活可能是24小時都在忙碌中,工作、功課、家庭、娛樂等等,但是是否有一個時間是「自己」跟「自己」的一個對話呢?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還有「自己」跟「理想」的交談。 百年後,真正要面對人生的不是別人,是自己。

    九、為什麼最後會不健康、不快樂、得到不想要的結果,其實魔鬼就藏在細節裡!但是天使也可以透過每天的實踐紀錄讓自己改變!
          給自己覺得自己很好的人,仔細看看太上感應篇說明吧!以哲學來說,我們都有一個自由意志會給出道德法則,自我要求我們達到一個善的狀態,因此基本上應沒有人會說自己壞人(當然,心理學家研究有4%的人毫無良知是例外。)。
      但是,真正面對誘惑與課題時,能夠操守的人又有多少,筆者紀錄至今,發現其實我們不能太相信自己的自律,還是須要有一個規範與要求,要求自己,不斷地長養正氣與腦袋的神經迴路(腦神經科學),方能真自由自在,幾十年後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上天,對得起祖先父母。

    十、開始漸漸具備「先知」的能力
             當我們看到,數字化的自我,心念起伏,如同股票、海浪時,才發覺自己很多細微的感受,並且會發現,很多不好的事情,在前一兩天自己的動念就已經開始了,後面幾日事情的發生只是回應前幾日的心態。
      春秋中,子產見人即能預知吉凶禍福當非隨便說說而已。真也。

    花費時間!
    說到這裡,或許你會問,有點想嘗試看看,但是會不會很花時間?
    這是個大問題,工商業時代,已經很忙,現在更忙。沒關係,其實每天若只是純粹功過格反省,快的話可以3-5分鐘搞定。

    第一次反省,通常會發現許多過錯,或者不清楚太上感應篇條目的意思,會一些時間。
    第二第三次後,會大幅縮短,筆者大約3分鐘可以檢視一次(慚愧,因為習性差不多。但是進步也是顯著的。)
    這時候,可以使用「快速功過格複製貼上法」作法如下:

    影片點標題可以放大

    Q&A
    • 有人問:
    如果是內心真誠專注是否就可以呢?
    • 版主回應:
    可以的,但是,孔子好直仁,而不好學,會有六種障礙。只求自己問心無愧當然是沒錯,然這在大德祖師如六祖等,無有習性障礙者可以如此直心而行。
    但是客觀來說我們仍有不足處,是需要一個客觀的檢視自己,這時候「功過格」就顯出他的價值,以及其穩定性。

    取得檔案(免費提供,請來訊即可)
    目前已經製作
    1. 太上感應篇
    2. 崇德白陽修士願力、每日持戒生活、壇主、講師義務。

    取得方式
    • 方式一:google雲端表單
    功過格預先檢視看看&可以評論:白陽修士超連結、太上感應篇超連結
    • 方式二:Excel表格(已經套好自動計算公式)
    Excel請來信,或留言給版主,均免費提供。

    筆者信箱:tsengshengpo@gmail.com

    使用步驟:
    • google雲端表單版本

    1. 申請免費的google帳號
    2. 用gmail來信申請授權編輯
    3. 收到開通後,請到「雲端硬碟」的「共用的檔案」將流通檔案副本(複製)到您自己的雲端硬碟
    4. 重新命名,即可開始使用

    • Excel版本
    1. 來信說明
    2. 寄發檔案給您即可使用
    注意事項:

    • 裡面都有套好公式計算,您在每日相對應的條目填寫即可,加總部分都不用勞心。


    最後的祝福語言:
    濟公活佛:心性若不修,無功苦死受。《生命的五項修煉》

    王陽明:千聖皆過影,良知是吾師。


    了凡:

    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
    但惟凡人有數。
    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
    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
    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
    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 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 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矣。 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實學。
    ...
    汝不見六祖說。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求在我。 不獨得道德仁義。 亦得功名富貴。 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若不返躬內省。 徒向外馳求。 則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矣。 內外雙失。故無益。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夫骨肉之身。尚然有數。 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 太甲曰。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詩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汝未能無心。但能持準提呪。無記無數。不令間斷。 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從此而後。終日兢兢。便覺與前不同。 前日只是悠悠放任。 到此自有戰兢惕勵景象。 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 遇人憎我毀我。自能恬然容受。

    白水聖帝 【斬盡心魔賦】

    心若起貪妄,名聞利養,以淡泊心斬除!
    心若起嗔恨,妒賢害能,以修福心斬除!
    心若起握權,一人獨大,以知足心斬除!
    心若起私欲,放肆使亂,以知恥心斬除!
    心若起姿意,驕矜傲慢,以知止心斬除!
     

    末法時期,修行人!豈能鬥爭堅固?
    莫待惡報現出,船行江心,
    思漏補,已是遲暮!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後記
    15.11.28 (六) 發表於 崇德大樓 講師提拔研習,感恩數位講師以及一位經理的肯定與索取。
    15.12.2   (一)更新注意事項與說明。新增雲端副本圖片示意圖。
    15.12.8   (二)有中文系學生回饋「具體明確實踐受用」。索取人數達13人。
    15.12.17 (三)文字修正

    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轉貼」楊定一:呼吸,把自己找回來



    楊定一:呼吸,把自己找回來

    聖博讀後感:
    案,宋明儒也重視身體修煉。
    朱熹,涵養,靜坐。
    近溪:一呼一吸即是復姤。(參2015.07.13~17  發表〈羅近溪的易學觀〉
    又說,身為家國天下之本,心為身本。等
    確實,懇切。
    受用。

    楊定一:呼吸,把自己找回來
    • 文章出處:Web only
    • 2015.09.30
    • 作者 : 李瑟採訪、陳秋華整理
    •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吸氣、呼氣,在一呼一吸間練習,是你我一天最重要的事,」長庚生技、長庚及明志大學董事長楊定一這樣說。
    資訊爆量又要瞬間因應,不同立場的人沒辦法彼此聆聽、好好對話,人心浮躁不安,信任崩解,身心面臨衝擊。楊定一說,要找一個具體的方法,讓大家安靜下來,把安全感找回來。

    那個方法怎會是「呼吸」這樣的小事?

    因為他自己和《 呼吸的自癒力 》作者理查.布朗(Richard P. Brown)、柏崔霞.葛巴(Patricia L. Gerbarg)夫婦都是醫師,也都從呼吸找到身心轉化的力量。

    從呼吸體會當下,找到自己,不對任何人批判、評斷或期待,就會發現人本來就是圓滿美好的,不需增加、減少、計較。

    不過,楊定一也提醒,正因為呼吸太「簡單」,不像古人拜師多年求法那樣珍惜,他鄭重請求大家勤懇練習呼吸,身心將會悠然安住,生命也會因此改觀。

    Q:學習呼吸的重要性在哪裡?跟時代的意義有什麼關係?還是純粹只是個人要修行?

    我認為,一般人需要有一個簡單具體的方法,讓大家安靜下來,把安全感、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找回來。

    「Are you happy?(你快樂嗎?)」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很少人會回答自己快樂,每個人都有好多煩惱、好多不愉快,人生中有很多失望、很多雜念。這是全球普遍的現象,在台灣也相當嚴重,我所接觸到的人,心裡都很不安。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來改善,像是過去我透過運動、飲食、心理或靜坐等方法來調整。

    呼吸的方法離不開靜坐,是一種動態的靜坐,可以注意力集中,一是觀想,讓心理達到解開、放下、解脫。

    剛好《 呼吸的自癒力 》作者布朗、葛巴夫婦,他們是醫師、心理學家,多年來透過自己的修行體驗,甚至去亞洲、印度等地,尋訪最好的方法,一心想對社會上關係失去平衡如夫妻、父母、職場等,用呼吸的方法導引大家看到不同,找到解答。

    甚至經過實證,讓一些曾經經歷重大災難的人如上過戰場的士兵等,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所苦的人,透過呼吸,很明顯地好轉。
    第 2 頁
    • 文章出處:Web only
    • 2015.09.30
    • 作者 : 李瑟採訪、陳秋華整理
    •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我是一個健康的工程師,也是醫師,我喜歡帶給大家實務面的、很踏實的幫助,像是動作、習慣上的改變。這兩位作者也是扮演同樣的角色,不是講很多理論,而是把很簡單、又驗證過的方法帶給大家。

    Q:為什麼呼吸叫作動態的靜坐?

    說到靜坐,一般人可能會想到盤腿、把眼睛閉起來,身體不動,用觀想。但其實念頭在動,觀想呼吸時,思考在動,透過意識的轉變,集中意識在觀想、在聞、在知覺,來達到沒有動的境界,可稱為超越、超脫,意識解脫了,這就是一個當下的境界。

    人啊,管不了過去,管不了未來,過去帶來都是記憶,未來還沒到,都是煩惱。有活在當下,沒有時間的觀念,才是最扎實的方法來體會人生。雖然動物會學習,但只是短暫的記憶,動、植物沒有時間、未來的觀念,只有人類有,也因此痛苦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 靜坐就是要來教我們體會「當下」 。

    呼吸,帶著身體的動作,來體會到不動,這是為什麼我稱它動態的靜坐。但嚴格說來,其實任何靜坐都在動,思考也在動。呼吸的時候,身體也在動。

    Q:呼吸跟健康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可以找到自己?

    首先就生理上的影響來說明:

    人體有一個最穩重、最舒暢、最完美的頻率,血管、氣管每一個部位都在振動,只要振動了,就會有共振、諧振,有一個最穩定的振動頻率,有人稱它是6,或更慢下來到5或4,只要用呼吸,慢下來,以很有規律的頻率,影響到血管的頻率,血管的頻率又影響到身體每一個部位的頻率、大腦的頻率等,自然身體會放鬆。

    神經系統來談:

    小腦中有一個神經系統掌控呼吸、血管、消化等,又分為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交感讓我們快、緊張,副交感則是讓我們慢下來,諧振呼吸可以讓副交感活躍,讓身體有一種放鬆的反應,副交感境界讓我們感到很舒服。一個人只要心情放鬆,身體也就會跟著放輕鬆,因而得到身體的健康。
    第 3 頁
    • 文章出處:Web only
    • 2015.09.30
    • 作者 : 李瑟採訪、陳秋華整理
    •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心理、靈、修行的層面來談,會得到更大的效果。

    怎麼說呢?我們步調慢下來,自然就會活在當下,雜念自然消失了。本來充滿煩惱、悲觀,一旦活在當下,就會發現人本來就是圓滿美好的,不需增加、減少、計較什麼。

    這種覺醒需要每一個人自己去體會,透過呼吸、靜坐等,可以把自己找回來。找回自己的境界,就是完美的境界。

    就會發現一切本來就是圓滿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本來就沒辦法追加任何東西,沒辦法再學到什麼,所學習到的是理性的學問、知識,但是智慧、愛、慈悲,本來就存在,連小嬰兒都懂得什麼是愛,動物、植物也都懂得愛。

    智慧就是當下不對任何人有所批判、評斷或期待,無法原諒別人,也無法原諒自己,把人生搞得很複雜,虐待自己也虐待別人。

    透過呼吸的功課,說不定哪天就覺醒過來,記憶回來了,把自己找回來。

    Q:你是怎樣開始學呼吸?有什麼特別值得分享的體驗?有什麼話想提醒大家?

    我從小就是虔誠的天主教教友,親自體驗過,禱告的時候呼吸自然會慢下來。

    呼吸跟靈修、跟心理轉變的關係,自然就變成一個大的題目。基於這樣的追求,自然讓我到世界各地,跟各大師接觸,很認真地學習體驗呼吸、靜坐等法門。

    剛開始我發現我過去學習到的醫學、科學知識是阻礙,因為它讓我無形中自以為什麼都懂,但愈去追求,愈是發現自己懂的其實很少,目前的醫學、科學知識只佔宇宙資訊智庫中好小的一部分,自然就會謙虛,把這些阻礙,及身分、門檻挪開,去投入、去體驗,發現古代這些大聖人所說的全部都是正確的。

    我用最科學的方法驗證、體驗,直到我現在的年紀,一路走來驗證的確真的是如此。我發現好多東西追求不來的,本來就是有。如果是追求來的,本來沒有,現在有;本來不理解,現在理解──本來沒有,現在突然得到,也只是臨時有,不是永久得到。
    第 4 頁
    • 文章出處:Web only
    • 2015.09.30
    • 作者 : 李瑟採訪、陳秋華整理
    •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古人說,一切想得到的任何東西都得不到,本來就有。

    這個宇宙本來就是來恩典我們、祝福我們,不是我們去追求上帝。我們本來就是上帝的一小部分,像是從手指頭延伸出來的,只要有信仰,有信心,會發現沒什麼好計較,我們本來就是活在一個慈悲場,活在愛裡。

    我們是透過愛出生的,從來沒有離開過愛,從來沒有離開過意識海、上帝、萬物之母。我們認為離開,所以現在想回家,想去追求更高的境界,追求完美,但追求不來的,我們本來就在境界裡,只是我們用左腦去歸納好壞、高下等級。把一切的歸納、分別擺一邊,我們本來就在家,何來回家的動作?

    很多人充滿善意想幫助世界,但我在這裡提醒我自己、提醒大家,要先把自己找回來再說,把自己找回來,知道自己是誰,知道我們就是上帝的一部分,從來沒有離開過,有這樣的認知,一切就平安了,寧靜了。

    這一生該做什麼就清清楚楚了,不管做什麼,都會平靜安寧,不會去做壞事,不可能去害別人,也不會升起壞念頭。充滿愛,是透過理解而不是追求來的愛。愛與智慧是兩面一體分不開,我們本來就是愛。

    Q:很多人都很忙跟盲,如何找到時間做呼吸練習?

    正因為你總是很忙,所以才是最需要,一定要抽出時間。生活的規律總是可以調整,你會發現效率會增加。

    回想你一整天真正在做有用的事的時間有多少?你會發現可能有70~80%的時間是浪費掉的。 只要我們清楚調整一下生活的規律,每天固定給自己一個時間,5分鐘也好,10分鐘、30分鐘也好,建立規律,讓呼吸、靜坐、運動成為生活中好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一天只要有一次清清楚楚而輕鬆的呼吸,也可以稱為「全面醒覺的呼吸(total conscious breath)」,你就會發現這樣的呼吸比生活中任何瑣事都重要,甚至比吃飯還重要。
    第 5 頁


    好多曾經受過創傷的朋友,試過不少的方法、找過好多專家,才終於找到這個呼吸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救他們一把。希望大家每天撥出一點時間、守住時間,一起努力。

    Q:你說不要有目標,但工作每天都有目標,才能引領我們前進。當靈性修行落實在現實生活中,你如何定義目標這個概念?

    回到工作,都會面臨壓力及種種問題,靈性修行與現實生活,我認為完全沒有衝突。物質也離不開靈性,靈性本身也可以存在著物質,是兩面一體的,所以我們在工作時要充分理解,動手做事跟靈性修行從來沒有分開過,因為我們的靈魂來到世界,就是要透過這個身體才能體會一切。

    把握這個機會,做事就專心做事,吃東西就專心吃東西,就是活在當下,這是對你的靈體、上帝最大的重視肯定與稱讚。

    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一部分,也只是上帝的一部分,所以,在較高意識層次上,我們做任何事都沒有矛盾,因為上帝在透過我們點點滴滴把最純、最高的意識綻放出來,我們每一個人的角色,其實就是那麼重要。

    如此一來,目標會調整,每一件事都會順利,就會發現你帶來的不是煩惱,而是快樂,不是問題,而是寧靜。

    別人期待你不是要討厭你。上帝不希望我們失敗,並且希望我們快樂,但是人會因為種種原因,有時候會把自己當作受害者,並且一再地重複這樣的角色。為什麼?因為沒有把頻率轉換回來,丟掉過去受害者的頻率,重新轉換,脫胎換骨,改變看別人不順眼的念頭,從自己著手比較重要。(李瑟採訪、陳秋華整理)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03期《鬆的力量》
    11/15康健樂活節 譚敦慈、簡文仁、吳映蓉 邀您一起「實踐美好生活」!

    每日功課(五經、宋明原典、康德哲學、當代說法)



    15.09.30 開始(已經答應楊老師!)


    2015年9月27日 星期日

    關於我

    曾聖博
            
    1990出生
    1995約開始讀經
    2005隨父參加中正紀念堂萬人讀經會考 通過 大學 中庸 論語 等

    • 自學
    2013修習Mooc Couresa 台灣大學 史記 秦始皇 課程(啟發我的史學)

    • 課程
    2012畢業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 大學部 (修習劉德明教授「四書」、「經學專題研究」。黃淑玲老師「宋明理學」、「老子」、「佛學概論」、「哲學概論」)
    2013畢業於崇德學院(六年進修) 講師培訓班 (啟發我大) 
    2013~就讀於崇德學院 講師班 (啟發我對金剛經的認識)
    2014~就讀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 研究所 專攻 「宋明理學」


    • 營隊與讀書會
    2012參與謝居憲教授「大學」「中庸」 讀書會
    2014~ 參加國立中央大學 楊祖漢教授 主辦唐君毅《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讀書會
    2014.08 東亞儒學營 學員

    修(經歷)

    • 社團
    2008~2009 崇德青年社 社員  ;班級副班代
    2009~2010 崇德青年社 社長
    2010~2011 崇德青年社 副社長
    2011~2014 崇德青年社 顧問
    2014.09~ 竹大聖心食團 負責講師

    • 學術
    2015.08.10~15 [2015 年東亞青年儒家論壇暨研習營—儒家倫理與性情之教 ]輔導員

    • 書院
    2015.08~09協助「觀音經典書院」執行「甲骨文教學建構計畫」於問學於陳一郎老師

    • 專案
    2011~2012.6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圖書館 閱讀計畫 小老師
    2012.9~2013.8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副校長 「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遠距教學課程製作計畫」專案助理
    2013.8~2015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教師多元升等制度試辦學校計畫」專案助理

    • 學刊
    2015~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大學教學實務與研究學刊」執行編輯
    2015.08~09 國立中央大學 「人文學報」「當代儒學研究」兼任助理


    • 學術
    2014.11 發表〈在《禮記‧儒行》架構下淺談《三國志》及《諸葛亮集》中的諸葛亮〉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第三屆研究生論文研討會 議程(感謝張曉生教授的肯定)

    2015.07.13~17  發表〈羅近溪的易學觀〉於「第七屆海峽兩岸青年易學論文發表會」在山東大學 (感謝獲得 台大、政大、高師大、榮譽理事長師長的讚許與鼓勵,原本徬徨的我開始堅定)


    • 社團
    2013. 「修辦歷程」
    2014.06.22講 「伙食團&崇德青年社團運作」於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崇德社;玄奘大學&元培大學崇德社
    2014.10.29講「那些年,諸葛亮當志工的日子」於新竹義民高中 103.10.29三 義民高中講諸葛亮
    2014.11.26. 講「時間管理」於竹大崇德青年社
    2015.9. 講「禮節」
    2015.12.6 講 「如何成全人」

    • 其他邀約
    2013.12 講「如果諸葛亮、關羽是你同學?」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圖書館 小老師說書


    2013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崇德青年社 舉辦「孝親感恩週」 擔任宣傳組長
    2014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崇德青年社 舉辦 「孝親品格營」 擔任顧問


    2014. 跟兩位想自殺朋友談,以哲學、史學、儒學、等角度切入,回饋正面。感謝與祝福你們。

    感謝上天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心得體會]我靜坐所遇到的問題與朱熹、陽明功夫中反思體證 : 道德非教條限制,而是通往無限的起點

      當正視生命後,就會發現有無限的課題。
    目前我不清楚我做到哪一題,但是就我有所感,跟上課所接觸的課程,
    如104年8月為期五天的儒學營、及自己在伙食團碰壁的小小歷程,
    曾經有位高中孩子問我,幹嘛讀那麼多經典書,我想對於我而言幫助很多,趨近於無窮。

    一、[理想]從宇宙中定位自己,不是從人與人間的比較定位自己:穩定自己

    二、[導師]與聖賢對話中探索自己,而不是從短暫潮流中尋找自己:更成熟的存在

    三、[自己]了解某些基礎而必要的事情為什麼必要去做,而不犯重複的錯誤: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四、[危機]透視許多虛假與不安,能夠從容淡定的面對起伏:面對挫折

    若以動態而言,[理想]如遠方想去的樂園地圖、[導師]須要有熟練的導遊、[自己]就是要準備好旅行包包不要遺漏重要個人裝備、[危機]是旅程中必要面對的課題。


    有些反思,如下文。
    歡迎您給予建議。




    • 我最近靜坐後,犯的一種問題,類似於打嘴砲。
    若萬事不能洞悉運化,則言良知而靜一也是虛言而已。如沒有真切功夫的玄虛而蕩。
    我最近就犯這個毛病,可以靜、可感應、可讀經訓,可以言談。但對於
    人的氣質問題、事的鞭策毛病、變化的狀況應頓,都耽溺於自己的感應靜與經訓,不可也。


    • 理想境界,主客一體。
    不流於自我主觀猜測,也不流於客觀的冷漠,而是主觀互通客觀事務也圓滿。理事圓融。(這是否與牟宗三先生於中國哲學十九講處有相關聯?)
    真正徹悟,是能運化萬物萬人,而讓每個人各得其所,點而化之。
    儒家之中和,不是一致化的,而是萬位各復其自己,是多元化的自在。



    • 教條非限制,而是比賽基礎規則!反而能創造無限。(此論之前有論,待引)
    如孔門 四聖各有千秋,關聖也不同於他也。  我看,真儒,非唯唯諾諾者也,而是依照無條件律令之道德,透過個體有限呈顯無限的精神價值。 (受祖漢老師說法啟發)
    以時事而言,貪官汙吏永遠受人討厭,如此而已。
    但,如何避免成為這樣的人,是一個永恆的課題。
    人受到慾望遮蔽時,總是無法看清楚自己身該做,該行的基本。所謂利慾薰心也。


    • 是無限的開始,而非自由的牢籠
    在此意義下,道德非教條,而是一種基點,此基點能讓我們立足於上,創造無限,若失去此基點,則失去一、失去心,反而不自由,不創造,不自在也。(受高瑋謙老師儒學營演講啟發)


    • 時下之人,多如是,得人爵,而忘其天爵。
    立足於此,方能萬化而行,合乎其道。失足於此,千金美嬌,過眼雲煙,臭名永傳也?



    • 反觀自照
    因此,我工夫還未純粹也。
    此基點應該是一刻也不得閃失的。



    • 這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這應該是最想要了解的吧?)
    很多時候,會發現我們自己的思維走不出某種線性習慣。
    很多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沒有發現這個問題,或者,發現後沒有足夠能量,或者人指引、陪伴、成長。
    而,我很感恩,受到很多幫助與能量,還摸索了經典這充滿能量的存在。能量的議題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之後補上)




    仙佛言:守本分,即好命,守願力,即成聖。


    感悟小詩
    不成韻,略引。 聖博靜書

    一非萬不成,理非氣不顯。
    萬非一不行,氣非理不順。
    心非事不明,工夫須事磨。
    事非心不思,物交物引已。
    良知是萬基,非知無以成。
    萬物位是誠,過化存其神。


    朱熹理氣,不離,理一分殊。 陽明良知生天地。在道德實踐意義下,真有味道。

    創用 CC 授權條款 玩經典 由曾聖博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7.道之「作用的表象」 & 楊定一靜坐


    • 問題:
      • 怎麼證明三教最終境界是主客一統?
    • 已解決:
      • 實踐的弔詭性,不生之生,無為而為。
    • 聯想:
      • 楊定一博士,靜坐。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7.道之「作用的表象」
    頁 130 

    我們依實踐而有觀看或知見;依這觀看或知見,我們對於世界有一個看法或說明。這個看法所看的世界,或這個說明所明的世界,不是平常所說的既成的事實世界(如科學所說的世界),而是依我們的實踐所觀看的世界。

    • 聖博案:因此,科學導向教育、或者純粹知識教育,無法拔震人之精神也。物化也極是自然?

    這樣所看的世界有昇進,而依實踐路數之不同而亦有異趣,而既成的事實世界則一定而不可移,此則名曰定性世界。而若此定性世界是康德意義的現象,則現象畢竟亦是對應我們的感性與知性而為現象,因此,它為定性世界是依我們的定性感性與定性知性而為定性世界,上帝原不創造現象(依康德);而若我們的感性與知性不是定性的,而是可轉的(例如轉識成智),其為可轉是依人不是定性眾生,即不是依人類學而看的人,而為可轉,則現象之為定性世界亦是可定可不定的,可使之有方可使之無。
    • 案:殊途同歸。但疑惑的點是,何以證明? 雖然於序章明言,內容真理透顯五教是一樣的,如忠信、孝順。 但何以證?

    而所謂有昇進有異趣的世界則都屬於價值層的,屬於實踐方面之精神價值的;而若在此實踐方面的精神價值之最後歸趣總是定在自由自在,則有昇進有異趣的世界總歸是一,雖有昇進而亦有終極之定,雖有異趣而亦有同歸之同,而此世界中的萬物即是「物之在其自己」之物,此則為終極地決定者,亦即是絕對的真實者或存在者,而不是那可使之有亦可使之無的現象。

    依此,普通所謂定者實是不定,而依上說的觀看或知見而來的普通視之為主觀而不定者,終極地言之,實是最定者,最客觀者,絕對的客觀者──亦是絕對的主觀者──主客觀是一者。


    • 聖博案:本段條理析斷極分明,以往理解到家往往歸於空無,但未想道家也是不斷滅現象的圓教,受教了。 而道家所顯示的現實世界的反作用力,也是很親切的。如易經謙卦天道惡盈。





    今日,嘗試一番,甚是受用。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讀論語義理疏解-什麼是仁

    論語義理疏解 頁21
    顏淵問仁。
    什麼是仁,仁是不能下定義的……
    一個人就是對仁有許多知識,是研究仁的專家,然仁心不能當下呈現發用,不能隨時自覺挺立,則一切是空的。
    所以,論語中學生問仁,孔子所答不一,此一者是照顧不同的材質性向,
    二者是切近當時的情境感受,
    孔子總是指點學生,仁在何處顯,往何處發,儒學的教路,也總是在詩書禮樂的人文教養中,喚醒人們的仁心自覺。

    聖博案:
    A:立德班的戲劇好比樂,恭敬聖賢好比禮,精神一致否?
    B:當代教育是否有教,詩,如何優良的溝通。,參考六藝之教,尚書1032經學專題研究-3/3-簡介十三經-其實你在想的修養提升人的素質,古聖早已想的更透徹且圓滿做到。
    C:今天看山特別美。
    D:生命中真的需要良師益友,在自己僵化時,給的柔軟親切的仁醒。
    感恩崇德大家園,這麼多的正能量XD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 印光大師增訂及推薦之戒淫寶典

    ─ 印光大師增訂及推薦之戒淫寶典
    mp3下載:http://pan.baidu.com/s/1eQrHZm6
    播放清單:http://goo.gl/Ns8Fd7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01_印光大師 前言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02_釋印光《不可錄》重刻序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03_文帝訓飭士子戒淫文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04_張三豐真人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05_汪舟次 顏光衷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06_樂圃朱善 周思敏 趙鴻寶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07_姚庭若 吳澤雲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08_畢忠告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09_黃書雲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10_邪淫十二害 遠離邪淫十法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11_福善案1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12_福善案2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13_禍淫案1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14_禍淫案2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15_悔過案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16_發誓持戒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17_保身廣嗣夫妻須知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18_禮念觀世音菩薩求子疏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19_保身立命戒期及天地人忌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20_不可錄(壽康寶鑒前名)的感應紀驗
    《壽康寶鑒》白話有聲書21_不可詩 勸行善文

    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轉貼」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家族卻在中國800年來長盛不衰!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家族卻在中國800年來長盛不衰!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名言,也是古往今來無數知識份子的座右銘。

    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輕時極窮,生活艱難,心想將來若能出人頭地,定要救濟貧苦者。

    後來當了宰相,便把俸祿拿出來購置義田,給貧窮無田地者耕作。

    范仲淹年輕時念書沒有東西吃。在寺廟裡念書,每一天煮一鍋粥(我們現在稱稀飯),把粥劃成四格,每餐吃一塊,過這樣貧困的生活。

    到以後發達了,做了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生活方式還是保持從前窮秀才的生活,沒有改變多少,只是小幅度的調整。

    有福同享,利益更大
    有一次在蘇州買屋居住,一位風水先生盛讚此屋,風水極佳,後代必出公卿。

    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風水能使後代顯貴不如改為學堂,讓蘇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學,將來眾人的子弟都能賢達顯貴,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顯貴,豈不是更為有益嗎?

    於是立刻把住宅捐出來,改作學堂。實踐了年青窮苦時念念利益眾生的宿願。

    他收入多,就想到很多貧苦的人。把他的收入用來救濟那些貧苦的人。

    看他的傳記,得知他曾養活三百多家。一個人的收入養活了三百多家,你就曉得他自己也只能糊口而已。如果過得很富裕,他哪有能力養活三百多家。這是我們中國人中的大賢。

    不久范仲淹四個兒子長大成人,均聰穎非凡德才兼備,分別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孫都賢顯貴,綿延不絕,至今已八百年了,蘇州一帶范氏後人依然興旺。

    范仲淹善心為他人謀福利,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無法估量的。

    而上天回報給範氏子孫的福祿,是范仲淹當時所付出的幾十倍、幾百倍。

    范仲淹毫無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種,八百年來不斷地開花結果,無意之中為子孫萬代謀福利,成為行善的典範,受世人的敬仰讚頌。

    范仲淹通過言傳身教,教導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
    一次,范仲淹讓次子范純仁到蘇州去往四川運麥子。范純仁碰見了熟人石曼卿,得知他因逢親之喪,無錢運柩返鄉,便將一船的麥子全部送給了石曼卿,助其得以還鄉。

    范純仁回到家中,因無法向父親交差,所以久久的站立在父親身旁,沒敢提及此事。

    范仲淹問他道:〝你在蘇州遇到朋友了嗎?〞

    范純仁回答說:〝路過丹陽時,碰到了石曼卿,他因親人喪事,沒錢運柩回鄉,而被困在那裡。〞

    范仲淹立刻說道:〝你為什麼不把船上的麥子全部送給他呢?〞

    范純仁回答說:〝我已經送給他了。〞

    范仲淹聽後,對兒子的做法高興,關誇獎他做得對。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范氏家族卻興旺了八百年!范仲淹四個兒子都德才兼備,當了宰相和大官。范家的後代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

    其秘訣就在於。。。。

    范家子孫不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積德行善〞的祖訓。

    《周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是說行善的人家就一定會有好事等著呢。可見人生的福運是怎麼來的?福運是修來的,只有積德行善才能改變命運。

    他的子子孫孫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這是他培育百世之德,才有百世的子孫保之。

    中國歷史上大福大賢之人,第一個是孔夫子,第二個是范仲淹。在中國歷史上像這樣有大德的人家不多。

    所以,世人若要為子孫謀福利的話,范仲淹的善行值得效法。

    104/4/6 論語讀書會 PART-2 (歡迎大家)


    104/4/6 論語讀書會 PART-2
    用現代有趣的生活,來跟孔子talk吧!
    半部論語治天下,應該也包含我們生活種種囉!
    論語很遙遠嗎?其實他就是在討論如何快樂、充實、圓滿理想!
    歡迎大家來歐~ 
    在新竹崇德社大本營伙食團。
    4月6日 晚上8點 。
    進度 學而第一,建議先讀過,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歐。



    為什麼要讀經典?
    為何選擇儒家四書中的論語
    跟修辦有什麼關係?

    活佛師尊說:
    「平日讀《四書》嗎?
    不讀聖賢之書, 哪能體聖賢之志?
    不讀聖賢之書, 哪能體聖人之心?
    不讀聖賢之書, 哪能安邦定國?
    所以修辦不讀《四書》,你們將輸了四樣:

    第一、出口無章;

    第二、處事無方;

    第三、儀表無莊;

    第四、生命無光。

    如果你們能讀完《四書》,能夠體聖賢之心、聖人之志、聖人救世的精神,你們的生命就發放光芒。」

    〈以上慈勉摘錄自「禮運大同」

    仙佛聖訓之白話訓〉

    謝居獻講師(哲學教授)
    研讀經典是一種享受,就像在品嘗好茶一樣要慢慢來咀嚼、研討、交流,才能得其真味

    不管古今、東西,皆證明孔孟學說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性。-參見末段文章。

    論語讀書
    • 目的:仙佛指示要熟讀四書,共同研討,提升自我修辦突破、帶動個佛堂修講辦,更切近度人、生活、志工於儒家之道中。
    • 日期:預計週五晚上。第一次3/15週日20時。
    • 地點: 竹大聖心伙食團
    • 主帶者:曾聖博講師「中國語文研究所」.洪慧真講師「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 參與者:有心參研儒家義理論語者。
    • 準備:書籍、先行閱讀。版本不限制。

    第一次讀書預計內容
    1. 分享為何要讀
    2. 由主帶者說明怎麼讀,能不睡著,更能提升修辦。
    3. 大家的期許
    4. 請大家先讀學而第一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1032經學專題研究-3/3-簡介十三經-其實你在想的修養提升人的素質,古聖早已想的更透徹且圓滿做到。

    104/3/3 研究所心得:其實你在想的修養提升人的素質,古聖早已想的更透徹且圓滿做到。

    按:上林保全老師經學課程。雖然再重修一次,但有不同收獲,感謝德明師。


    ......自身



    原來我我不足處,古人早已點明。

    .......原典



    讀到:

    <禮記>經解第二十七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
    (略重複)
    其為人也,
    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
    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
    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
    絜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
    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
    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

    .......家與伙食團



    說來慚愧,自己居家,參辦伙食團,未能徹六經的要旨。
    未能立身敦厚,常言詞銳利。
    未能祖述先父、前賢知德性,教導弟妹。
    未能廣大胸懷,常唱善歌音樂,移風易俗。
    未能心思細微而無一點僥倖,細微處仍許多未圓滿。
    未能真誠恭敬對待每一個人,因此煩亂,常虛有其表的禮節。
    未能有順序地教導做事,故常有紊亂。

    真的事入其國,到了一個環境、家庭,
    就可以知道他的修養、教養。

    還有很多要學修。



    *感悟


    • 友人證:前幾日跟伙食團某學弟聊天,他說,他在圖書館工作,常常翻閱各種書,發現甚為乏味,多是一兩種思為概念而已。
    • 長遠想:自己做事,常自滿,殊不知,以天地觀之,以眾人觀之,以父母觀之,諸多缺失而不自知,又以佛眼觀之,因果業力牽引而不自覺,不亦悲乎?

    *建議

    • 閒居當常讀聖賢經訓,以為規範,照見自己的錯漏,鼓勵自己立志向前!
    • 辦事當常念聖賢行誼,以為標竿,照見自己的行為,否則容易流為鄙陋!一絲不可動改!
    • 言談當常念聖賢言語,以為準繩,照見自己的影響,否則容易流為妄談!
    • 愿自己能日日讀經背經行經講經身經,以安頓身。

    *近況 

             擔憂甚多,承擔多角色,工作、社團、家庭、友情,處處當得圓滿。因此煩憂未能好眠,幸知道經訓的奧妙,讀之安心。太幸運了。  幸好能知道自己的問題,太感恩了。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