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兒童文學報告 寓言

https://www.evernote.com/l/AQVf3wDMg6BP16LjerxklmhBlXYiBj3YXQ4











問題貫串
  • 「領導」學術思想是否影響寓言的產量
  • 「教學」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 「時代」在當代環境中這些寓言的效力?什麼是恆久的?孩子受用嗎?會否過時?或感受不到?能否體會動物與生態?


寓言?

國家教育研究院 89年
100年製作

課本

第三節 寓言的寫作原則  

P281 

傳統的寓言,重在寄託諷刺教訓或闡述哲理,大多忽略了文學藝術性...
古今中外有許多寓言作品,甚至只做簡單的比喻禍對話,情節過於單調,不但缺乏故事性,趣味性也很低,有如訓育教材。  
  • 時代背景
  • 個人的揣摩

一、篇幅力求短小精悍,並強化故事趣味性
寓言特別重視實用功能,應該力求情節簡潔,篇幅短小,

「以短短數百字讓讀者在一瞥之下,或看到一幅生動的畫面,或聽到一個人物的真摯心聲,或感受到一份特殊的情緒,或領悟到一點可貴的真理。」
反之  冗長 不能領悟

p282

莊周遊乎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
感周之顙(額頭)而集(棲息)於栗林。
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覩。」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
睹一方得美蔭而忘其身;
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
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
捐彈而反走,
虞人逐而誶之。

 

莊周反入,三月不庭。
  • 我等如此否?
藺且從而問之:「夫子何為頃間甚不庭乎?」
莊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觀於濁水而迷於清淵。
且吾聞諸夫子曰:『入其俗,從其俗。』
今吾遊於雕陵而忘吾身,異鵲感吾顙,遊於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為戮,
  • 一般人入境隨俗,可能就同流合污,何以能守真?
吾所以不庭也。」


p283

二、人物描繪要恰如其分

p284

(一)依據「物性」進行擬人化「虛構」
俄國文學家 高爾基:仗著作者嚴格按著自己主人翁的本性去說完要說的話,做完應做得事。  

p285

必須「物性」與「人性」合理化結合,才能入木三分。
狐狸事狡猾的 蛇是無情的....
想到:小王子。我從小讀之,小學,高中,大學,畢業後,工作後,不同感動:

「我的故事」電影“小王子” Le Petit Prince(配樂作曲:陳百強 Danny Chan)

孩子 是愚笨的?
想到:最近的電影:寵物當家(逆反

p286 

伊索寓言  橡樹和蘆葦 
蘆葦與橡樹為他們的耐力、力量和冷靜爭吵不休,誰也不肯認輸。橡樹指責蘆葦說他沒有力量,無論哪方的風都能輕易地把它吹倒,蘆葦沒有回答。過了一會兒,一陣猛烈的強風吹了過來,蘆葦彎下腰,順風仰倒,倖免於連根拔起。而橡樹卻硬迎著風,盡力抵抗,結果被連根拔掉了。
    

(二)對於反面人物的性格和行為要加以「誇張」描繪
以達到「以諷刺反面角色而達到從正面地啟發和教育大眾的目的」

伊索寓言  龜與兔

烏龜與兔為他們倆誰跑得快而爭論不休。於是,他們定好了比賽的時間和地點。比賽一開始,兔覺得自己是天生的飛毛腿,跑得快,對比賽掉以輕心,躺在路旁睡著了。烏龜深知自己走得慢,毫不氣餒,不停地朝前奔跑。結果,烏龜超過了睡熟了的兔子,奪得了勝利的獎品。

速度快慢
性格驕傲與謙虛

p287

守株待兔
削足適履
齊人之福
漁翁得利

p288

三、講究寓意呈現的技巧
1.積極正確的啟示性:上 真 善 美。消極、頹廢、破壞、亂不當出現。
2.注入新的時代意識:去除封建、落伍、迂腐、違反時代潮流的陳腔濫調。 (會不會,潑嬰兒水,連嬰兒都潑了?)
3.技巧:
(1)直接「宣示」寓意   (伊索寓言,結語) 
    1. 老鼠集會:想是一回事,但確實地執行卻又是另一回事。
    2. 野豬和狐狸:當軍號響起,要開始作戰時,再去磨刀就為時
    3. 騾子
(2)借人物以揭露寓意
    1. 捕鳥人和蝮蛇
    2. 橡樹和蘆葦
    3. 狼和小綿羊

p290

(3)讓故事情節暗示寓意
  1. 伊索寓言:龜兔賽跑
  2. 莊子:螳螂捕蟬
  3. 戰國策:漁翁得利
  4. 韓非子:自相矛盾
  5. 淮南子:塞翁失馬
  6. 劉元卿:爭雁

此為最高境界



p291 

第四節  寓言欣賞

伊索寓言:捕蛇人和蝮蛇 

捕鳥人拿著粘鳥膠與粘竿外出捕鳥。他看到一隻鳥棲息在一棵大樹上,就想要去捕捉它。於是,他接長了粘竿,仰著頭全神貫注地盯著高空中的那隻鳥。正當他這樣聚精會神時,不知不覺地踩著了一條躺在他腳前的眼鏡蛇。蛇馬上回過頭來,狠咬了他一口。他中了蛇毒,臨死之前,自言自語地說:「我真倒霉,光想去捉別人,不料自己反遭其害,丟了性命。」

    這故事是說,那些想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先遇到災難。


書本解:
相似:與莊子螳螂捕蟬構思相似。
不同:
缺:內容貧乏、情節單薄、趣味性不高。
優:但一目了然,使讀者有觸目驚心感受。    經驗與教訓結合一體,一氣呵成相當經濟。






童話內容[編輯]

Three little pigs - third pig builds a house - Project Gutenberg eText 15661.jpg
Three little pigs - the wolf lands in the cooking pot - Project Gutenberg eText 15661.jpg
有相當多的版本,下列為其中一個版本。
三隻小豬是兄弟,為抵抗大野狼而有不同的遭遇,大哥蓋草屋,二哥蓋木屋,三弟蓋了磚屋,最後只有不嫌麻煩的三弟的屋子沒有被大野狼弄垮,還把大野狼殺了。
目前較為流傳的版本因針對兒童心理而修改過,將狼吃豬,豬吃狼的情節修改掉,變成三弟最後保護了大哥和二哥,並用巧計趕走大野狼。
在英語世界中,三隻小豬的童話其實也是童謠。其中大野狼的台詞因押韻有趣而相當著名。

成語爭議[編輯]

「三隻小豬」出現在台灣教育部的成語辭典附錄部分的電影及小說類,還包括「七年之癢」和「小木偶奇遇記[3]。這個句子首次發布的時間是在2005年下半,網際網路檔案館上該項目最早出現的時間為2005年11月3日[4]。台灣TVBS報導聲稱發現教育部在爭議爆發後從辭典正文移除該項目並重新放進附錄裡[5]。無論如何,附錄的該項目確實曾經出現在最早的列冊裡[4]。項目原文如下:
童話故事。森林裡有三隻小豬,一隻隨便築了草屋,另一隻想:築一間木屋就夠了,只有第三隻用心築了磚屋。大野狼一口氣把草屋吹壞,兩口氣也吹壞木屋,最後三隻小豬都躲在堅固的磚屋裡,大野狼才無可奈何。後來「三隻小豬」一語被借來形容多用心,不偷懶,才能有最堅固的成就。如:「我們要記取三隻小豬的教訓,今天既然要建橋,就要建最堅固的橋。」
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在接受香港報紙《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成語的優勢是廣為人知和其所擁有的深度內涵,但是教育部的決策卻把「三隻小豬」之類的語句納入成語,是極度粗糙的作法,往後用語可能有不同的解釋出現[6]。網友們也羞辱教育部部長杜正勝,嘲笑他嘗試用「三隻小豬」來造例句,並嘲諷他是「第四隻小豬」[7]。為了回應批評,一名教育部官員指出,儘管人們習慣認為成語有經歷數千年的歷史,但語言不斷地變化和更新,教育部的目的只是為了擴大辭典中所包含的材料,並會聽取公眾的意見作為參考[6]

三隻小豬

【谷阿莫】4分鐘聽不一樣童話故事系列《三隻小豬》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