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兒童文學報告 寓言

https://www.evernote.com/l/AQVf3wDMg6BP16LjerxklmhBlXYiBj3YXQ4











問題貫串
  • 「領導」學術思想是否影響寓言的產量
  • 「教學」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 「時代」在當代環境中這些寓言的效力?什麼是恆久的?孩子受用嗎?會否過時?或感受不到?能否體會動物與生態?


寓言?

國家教育研究院 89年
100年製作

課本

第三節 寓言的寫作原則  

P281 

傳統的寓言,重在寄託諷刺教訓或闡述哲理,大多忽略了文學藝術性...
古今中外有許多寓言作品,甚至只做簡單的比喻禍對話,情節過於單調,不但缺乏故事性,趣味性也很低,有如訓育教材。  
  • 時代背景
  • 個人的揣摩

一、篇幅力求短小精悍,並強化故事趣味性
寓言特別重視實用功能,應該力求情節簡潔,篇幅短小,

「以短短數百字讓讀者在一瞥之下,或看到一幅生動的畫面,或聽到一個人物的真摯心聲,或感受到一份特殊的情緒,或領悟到一點可貴的真理。」
反之  冗長 不能領悟

p282

莊周遊乎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
感周之顙(額頭)而集(棲息)於栗林。
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覩。」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
睹一方得美蔭而忘其身;
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
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
捐彈而反走,
虞人逐而誶之。

 

莊周反入,三月不庭。
  • 我等如此否?
藺且從而問之:「夫子何為頃間甚不庭乎?」
莊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觀於濁水而迷於清淵。
且吾聞諸夫子曰:『入其俗,從其俗。』
今吾遊於雕陵而忘吾身,異鵲感吾顙,遊於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為戮,
  • 一般人入境隨俗,可能就同流合污,何以能守真?
吾所以不庭也。」


p283

二、人物描繪要恰如其分

p284

(一)依據「物性」進行擬人化「虛構」
俄國文學家 高爾基:仗著作者嚴格按著自己主人翁的本性去說完要說的話,做完應做得事。  

p285

必須「物性」與「人性」合理化結合,才能入木三分。
狐狸事狡猾的 蛇是無情的....
想到:小王子。我從小讀之,小學,高中,大學,畢業後,工作後,不同感動:

「我的故事」電影“小王子” Le Petit Prince(配樂作曲:陳百強 Danny Chan)

孩子 是愚笨的?
想到:最近的電影:寵物當家(逆反

p286 

伊索寓言  橡樹和蘆葦 
蘆葦與橡樹為他們的耐力、力量和冷靜爭吵不休,誰也不肯認輸。橡樹指責蘆葦說他沒有力量,無論哪方的風都能輕易地把它吹倒,蘆葦沒有回答。過了一會兒,一陣猛烈的強風吹了過來,蘆葦彎下腰,順風仰倒,倖免於連根拔起。而橡樹卻硬迎著風,盡力抵抗,結果被連根拔掉了。
    

(二)對於反面人物的性格和行為要加以「誇張」描繪
以達到「以諷刺反面角色而達到從正面地啟發和教育大眾的目的」

伊索寓言  龜與兔

烏龜與兔為他們倆誰跑得快而爭論不休。於是,他們定好了比賽的時間和地點。比賽一開始,兔覺得自己是天生的飛毛腿,跑得快,對比賽掉以輕心,躺在路旁睡著了。烏龜深知自己走得慢,毫不氣餒,不停地朝前奔跑。結果,烏龜超過了睡熟了的兔子,奪得了勝利的獎品。

速度快慢
性格驕傲與謙虛

p287

守株待兔
削足適履
齊人之福
漁翁得利

p288

三、講究寓意呈現的技巧
1.積極正確的啟示性:上 真 善 美。消極、頹廢、破壞、亂不當出現。
2.注入新的時代意識:去除封建、落伍、迂腐、違反時代潮流的陳腔濫調。 (會不會,潑嬰兒水,連嬰兒都潑了?)
3.技巧:
(1)直接「宣示」寓意   (伊索寓言,結語) 
    1. 老鼠集會:想是一回事,但確實地執行卻又是另一回事。
    2. 野豬和狐狸:當軍號響起,要開始作戰時,再去磨刀就為時
    3. 騾子
(2)借人物以揭露寓意
    1. 捕鳥人和蝮蛇
    2. 橡樹和蘆葦
    3. 狼和小綿羊

p290

(3)讓故事情節暗示寓意
  1. 伊索寓言:龜兔賽跑
  2. 莊子:螳螂捕蟬
  3. 戰國策:漁翁得利
  4. 韓非子:自相矛盾
  5. 淮南子:塞翁失馬
  6. 劉元卿:爭雁

此為最高境界



p291 

第四節  寓言欣賞

伊索寓言:捕蛇人和蝮蛇 

捕鳥人拿著粘鳥膠與粘竿外出捕鳥。他看到一隻鳥棲息在一棵大樹上,就想要去捕捉它。於是,他接長了粘竿,仰著頭全神貫注地盯著高空中的那隻鳥。正當他這樣聚精會神時,不知不覺地踩著了一條躺在他腳前的眼鏡蛇。蛇馬上回過頭來,狠咬了他一口。他中了蛇毒,臨死之前,自言自語地說:「我真倒霉,光想去捉別人,不料自己反遭其害,丟了性命。」

    這故事是說,那些想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先遇到災難。


書本解:
相似:與莊子螳螂捕蟬構思相似。
不同:
缺:內容貧乏、情節單薄、趣味性不高。
優:但一目了然,使讀者有觸目驚心感受。    經驗與教訓結合一體,一氣呵成相當經濟。






童話內容[編輯]

Three little pigs - third pig builds a house - Project Gutenberg eText 15661.jpg
Three little pigs - the wolf lands in the cooking pot - Project Gutenberg eText 15661.jpg
有相當多的版本,下列為其中一個版本。
三隻小豬是兄弟,為抵抗大野狼而有不同的遭遇,大哥蓋草屋,二哥蓋木屋,三弟蓋了磚屋,最後只有不嫌麻煩的三弟的屋子沒有被大野狼弄垮,還把大野狼殺了。
目前較為流傳的版本因針對兒童心理而修改過,將狼吃豬,豬吃狼的情節修改掉,變成三弟最後保護了大哥和二哥,並用巧計趕走大野狼。
在英語世界中,三隻小豬的童話其實也是童謠。其中大野狼的台詞因押韻有趣而相當著名。

成語爭議[編輯]

「三隻小豬」出現在台灣教育部的成語辭典附錄部分的電影及小說類,還包括「七年之癢」和「小木偶奇遇記[3]。這個句子首次發布的時間是在2005年下半,網際網路檔案館上該項目最早出現的時間為2005年11月3日[4]。台灣TVBS報導聲稱發現教育部在爭議爆發後從辭典正文移除該項目並重新放進附錄裡[5]。無論如何,附錄的該項目確實曾經出現在最早的列冊裡[4]。項目原文如下:
童話故事。森林裡有三隻小豬,一隻隨便築了草屋,另一隻想:築一間木屋就夠了,只有第三隻用心築了磚屋。大野狼一口氣把草屋吹壞,兩口氣也吹壞木屋,最後三隻小豬都躲在堅固的磚屋裡,大野狼才無可奈何。後來「三隻小豬」一語被借來形容多用心,不偷懶,才能有最堅固的成就。如:「我們要記取三隻小豬的教訓,今天既然要建橋,就要建最堅固的橋。」
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在接受香港報紙《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成語的優勢是廣為人知和其所擁有的深度內涵,但是教育部的決策卻把「三隻小豬」之類的語句納入成語,是極度粗糙的作法,往後用語可能有不同的解釋出現[6]。網友們也羞辱教育部部長杜正勝,嘲笑他嘗試用「三隻小豬」來造例句,並嘲諷他是「第四隻小豬」[7]。為了回應批評,一名教育部官員指出,儘管人們習慣認為成語有經歷數千年的歷史,但語言不斷地變化和更新,教育部的目的只是為了擴大辭典中所包含的材料,並會聽取公眾的意見作為參考[6]

三隻小豬

【谷阿莫】4分鐘聽不一樣童話故事系列《三隻小豬》







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郭店楚墓竹簡 -性自命出。聖博整理為心智圖 並以標題之流程。



出土文獻課程
郭店楚墓竹簡 - 性自命出
資料來源: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438279

心智圖整理者:曾聖博。




性自命出(架構分解) 
  人均有性「天性」     1.凡人雖有性     1.道始於情,情生於性。A       孟子:四端'七情說。韓國儒學。     1.喜怒哀悲之氣,性也。A       問題:情緒?道德?道德情感一體。     1.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2.好惡,性也。       道德之性。是否不同於情緒之性。 這在宋明理學常論。 
  人雖有「天性」但受「外物」動搖     「性」之變化       4.         動性,5.凡見者之謂物         逆性,5.快於己者之謂悅     1.心亡奠志 
  人如何培養「天性」     1.待物而後作,待悅而後行,待習而後奠。     1.始者近情,終者近義。     1.知義者能內(入)之 
  雖有「天性」但「學」之必要     2.性不可獨行,猶口之不可獨言也。     2.人之雖有性,心弗取不出。     2.凡心有志也,無與不可 
  「教」「天性」之必要     3.其性一也。其用心各異,教使然也。 
  「教」「天性」之目標「道」     6.道者,群物之道。凡道,心術為主。 
  「天性」之教材     詩》、《書》、《禮》、《樂》,其始出皆生於人。《詩》,有為為之也;《書》,有為言之也;《禮》、《樂》,有為舉之也。 
  啟發「天性」中,聖人之必要     8.聖人比其類而論會之,觀其先後, (1待物而後作,待悅而後行,待習而後奠。而逆訓之,(4逆性者,悅也;體其義而節度之,(1終者近義     4厲性者,義也;5義也者,群善之蕝也。理其情而出入之,(1道始於情,情生於性。始者近情,終者近義。知情者能出之,知義者能內(入)之。然後復以教。(3     四海之內,其性一也。其用心各異,教使然也。教,所以生德於中者也。 
  培育「天性」中,禮樂之必要     9.禮作於情     9.其先後之舍(序)則義道也。或舍(序)為之節則也。       10.致容貌,所以度節也。君子美其情,貴其義,善其節,好其容,樂其道,悅其教,是以敬焉。拜,所以為?與,其諛度也。幣帛,所以為信與證也,其詞義道也。       11.笑,禮之淺澤也。樂,禮之深澤也。凡聲,其出於情也信,然後其入撥人之心也厚。聞笑聲,則鮮如也斯喜。(略後)       12.凡至樂必悲,哭亦悲,皆至其情也。       12哀、樂,其性情相近也,是故其心不遠。(連結 ,天性。)     15.凡學者隸[求]其心為難。從其所為,近得之矣,不如以樂之速也。 
  「天性」發用中,心須思之必要     13.凡憂,思而後悲;凡樂,思而後忻。凡思之用,心為甚。       不可不覺察也。 
  「天性」作用中,創作之自然     14. 喜斯陶,陶斯奮,奮斯詠,詠斯猶,猶斯作。作,喜之終也。慍斯憂,憂斯戚,戚斯嘆,嘆斯闢,闢斯通。通,慍之終也。 
  教導人「天性」中,覺察其情緒之重要     15.其過十舉,其心必在焉,察其見者,情安失哉?     15.人之不能以為(偽)也,可知也。     16.察,義之方也。義,敬之方也。敬,物之節也。篤,仁之方也。仁,性之方也。性或生之。忠,信之方也。信,情之方也。情出於性。     17.愛類七,唯性愛為近仁。(哪七?智類五,唯義道為近忠。(哪五?惡類三,唯惡不仁為近義。(哪三?所為道者四,唯人道為可道也。     18.凡用心之躁者,思為甚。用智之疾者,患為甚。用情之至者,哀樂為甚。用身之弁者,悅為甚。用力之盡者,利為甚。目之好色,耳之樂聲,鬰陶之氣也,人不難為之死。         19.有其為人之節節如也,不有夫柬柬之心則採。有其為人之柬柬如也,不有夫恆怡之志則縵。人之巧言利詞者,不有夫詘詘之心則流。人之悅然可與和安者,不有夫奮作之情則侮。有其為人之快如也,弗牧不可。有其為人之淵如也,弗輔不足。     20.凡人偽為可惡也。偽斯吝矣,吝斯慮矣,慮斯莫與之結矣。慎,仁之方也。然而其過 不惡(案:17 條,義之方也。結構嚴密。分析字句。)。速,謀之方也,有過則咎。人不慎斯有過,信矣。 
  「天性」中,情為實,過惡為虛。     21.凡人情為可悅也。茍以其情,唯(雖)過不惡;不以其情,唯(雖)難不貴。茍ㄉ有其情,唯(雖)未之為,斯人信之矣。 
  「天性」全用,如「天道」無聲無形而化民     22.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未教而民恆,性善者也。未賞而民勸,含福者也。未型(刑)而民畏,有心畏者也。賤而民貴之,有德者也。貧而民聚焉,有道者也。 
  仁義禮之極致,「天性」之用。可以為終     獨處而樂,有內(入)禮者也。(禮之過,虛偽也。)惡之而不可非者,達於義者也。(義之過,是非別人,而虛偽也。)非之而不可惡者,篤於仁者也。(仁之過,鄉愿也,不敢是非,不能成仁殺生。) 
  「天性」之外推於人之別     24.行之不過,知道者也。聞道反上,上交者也。聞道反下,下交者也。聞道反己,修身者也。上交近事君,下交得眾近從政,修身近至仁。     25.同方而交,以道者也。不同方而交,以?者[也][2]。同悅而交,以德者也。不同悅而交,以猷者也。門內之治,欲其逸也。門外之治,欲其制也。 
  「天性」發用於人之注意     26.凡悅人勿吝也,身必從之,言及則明舉之而毋偽。凡交毋央,必使有末。凡於徵毋畏,毋獨言。獨處則習父兄之所樂。茍毋大害,少枉內(入)之可也,已則勿復言也。         27.凡憂患之事欲任,樂事欲後。身欲靜而毋==,慮欲淵而毋拔,行欲勇而必至,貌欲壯而毋拔,[心][3]欲柔齊而泊,喜欲智而亡末,樂欲懌而有志,憂欲儉而毋惛(悶),怒欲盈而毋希,進欲遜而毋巧,退欲循而毋輕,欲皆度而毋偽。 
  「天性」全然之君子貌     君子執志必有夫光光之心,出言必有夫柬柬之信,賓客之禮必有夫齊齊之容,祭祀之禮必有夫齊齊之敬,居喪必有夫戀戀之哀。君子身以為主心。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由曾聖博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16.4.27 - 組長說:你的看法與長官相同,有評鑑教師之能。- 論「本」與「新」

16.4.27 - 組長說:你的看法與長官相同,有評鑑教師之能。- 論「本」與「新」
*因由
做日擔任承辦人,協助兩位老師公開發表後,
組長問我:你看出老師們的差異嗎?不用忌諱,直接說。
我便如實言。
想不到獲得組長的認可。
竟然與幾位教授的洞見相同。
內心十分歡喜。
...
其中一點,談到教學創新。
這是很值得玩味的一個詞。
什麼是「創新」?
...
*例 - 假的創新
某位評鑑全國教師教學競賽時,便跟我言說,許多創新,只是將某種形式 或者 名詞加入教學,但是實際去審閱時,發現他還是他,一點沒變。
用淺白的話說,就是,說一套做一套。(補:大多十分紮實。負面訊息就不列姓名XD)
...
*例 - 真的創新
正好,我負責承辦微電影競賽的倪進誠老師言道,
真正能打動人的,是紀錄那從不會到會,從新手到專業中痛苦、思考、求助的過程,最能動人。而非虛假的演戲。
...
*結
真正的創新,在教學上,不是一下子換個名詞或方式。
而是從自己的生命歷程過程中的轉變,從無到有。
是不離自己這個「本」,才會有「新」
...
*經
王鳳儀:「作事守本份,盡職責,天命必長 ...心性平靜,不被事物動搖,才是頂天立地,替天行道的人。
...
但我今天要討論不只如此而已(在教學層面)
還有進一步層面,也就是「本與新」是放諸四海皆準
....
*例3
又聽聞一位帶領縣市閱讀的老師,推動幾年的計畫後,透過外力推動閱讀,最後卻發現,離開了校園,孩子的閱讀力並無上升,白忙一場。
失去「本」,也就無所謂「新」。因孩子未必是發自本心的快樂,沒有識透或者收穫,如何能久?
...
「如果不是發自本心的動力,那他將不會持續恆久」
佛家言:依靠因緣,終究壞散。慈悲方能無量。
儒家言:生生不息的,是天命本心。
...
*經
如經言:
古今好事多磨,毋勉強苟求捷徑
人不知機,如鋼刀快缺,
妄動橫行,造下了些冤孽。
很幸運的,看過這麼多一流教授的教學,
發覺,
能拿創新獎者,多是展現出磨難之過程而能突破,
不能創新者多是把文字搬運過來添加在自己的教學,卻未落實改善自己。
忘本,何談新?
...
*「本」「新」 與 苦樂的感受。
講到這邊,好像就是受難?用知識見解來看似乎很痛苦?
但用本心來看卻是歡喜的。
正如同種子發芽,他會不斷有新意產生,是因為他的根部紮實,自然不斷突破各種困難。
又如同母親,一心愛孩子,他就有來自本心源源不絕的愛,可以突破任何困難,而不以為難。
甘之如飴。
...
*論
有關最近讀到,有位(大概是社會科學)教授評價儒家孔子是復古思想,因此無法開出現代之花,不禁笑了一下。
他還當真不了解孔子。
用二分反,把西方分為未來性,把東方分為過去性,真是太過簡化的說法。
他或許沒有想到,
在儒家來看,
從天時上看:復古是為了創新
從人上看,找回古今一的本心,是為了新民愛眾。  一個自己都不會愛的人,怎麼去愛別人?
從事上看,盡本是理當所在。
過去與現在是一體!
正如沒辦法透徹了解自己過去的習性,與過去到未來人有的本心,怎能創新開創新的自己,怎能相信能改變自己?豈非天方夜譚?怪也。
只是從事看,卻忘記人的複雜性,動物性與神性。
...
*經
苟日新
新民
溫故知新
新民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
*悟
我就想到,今日若我們生活都是舒服的,那代表肯定準備出問題,因為我們失去「新」,這天地之力。
反過來說,
如果我們今天失去「新」的力量,吃苦的心,真誠面對的心,也救代表我們失去明德本心,也就是物化,失去快樂的根源了。
因為「煩惱即菩提」,若無菩提本心之用,也就感受不到什麼是煩惱了。
要煩惱的事增加了,但「宇宙內事,即是己之本分事」,因為我們本來就跟「宇宙是一體」
因此,如果遇到很煩惱的事,感恩拉!「上天加福,是逆來的!」
聖賢都能「逆來順受」,是真智慧。

...
*論
悟得此本心 平淡見神奇
明得此本心 苦樂是為一
行得此本心 順逆不動體
修得此本心 天命本來靜
透得此本心 宇宙無你我
處處可悟 處處可樂 處處謹慎 處處謙虛 自然中節 
...
*用
我現在,正在做的功課是,練習處處顯本心,當真很不容易。太習慣以 習慣、妄心作主拉!
但用本心之處事,停停當當,安安穩穩,得的辛苦,卻也快樂安穩。
放下的是粗糙的口腹色目之慾望,獲得的卻是大快樂與恆久的人際以及洞見與能力。
感恩天恩師德 感恩聖賢典型 感恩許多貴人 老師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重啟


  • 日記若無提煉,則幾乎無所用

寫日記,從大一開始,至今約7年有餘了
但是大四畢業那一年,發覺要回去翻看,
只是半年已經足足有上百頁,要有所提煉也已經困難十分


  • 近日年歲已至27,將至30而立,卻發現不足也

古聖云
從天理良心出發
處世依真理為念
處事貴乎決斷
決斷基於經驗


把自己面對問題與處理的過程記錄下來分享
雖然難登大雅之堂,但自己作為檢討是也
更培養一個興趣


  • 期許自己做一生命的書寫者-也邀請一切有情來論生命

現在可以撰寫的課題
用一個核心貫串,就是「成長」
用儒家的話,也是「生生」
生命的本生就是不斷的生,用佛家言之,即是滅滅。
也幫助自己對話。
也歡迎你參與這長達一生的對話。
當然,我會常常邀請讀過的書,請他們出來談。
增加一點趣味與深入。
(之前,喜歡在臉書發文,但後發覺,常常不能成為有組織的文論,成為零散之片段。)

  • 生命的可貴在於體驗-但體驗常成為一種執著
人常沈溺於某個體驗,便成種執著了,這執著不論是好,還是壞都不可也。
如同偏私一邊了,當然並無有好壞,但若成為遷怒或者影響未來的,便是不當了。


  • 無病養心-如是嘗試陽明教法
書寫,或許是某種讓自己,流洩之方式,雖非至道之化境無聲無嗅之天道,但是在未能達到這樣自然無所得無所失的心境時,或許是一種覺照之工夫。陽明也言,平日無事,找自己的缺點習性去克除,是一帖藥方,我等凡夫,可從而席之。
願將喝這藥方的酸甜苦辣,略記略陳,茲為開頭。


近日有數事值得一記
  1. 用台大史記之方式閱讀陽明學
  2. 為人臣的奧義-
  3. 待辦事項各付其物的規劃。從甘特圖、專案管理的啟示。
  4. 功過格(第三世代)-來自維摩詰的啟示
  5. 維摩詰經筆記-李建仁點傳師言執著禪味也復是執著
  6. 傳習錄筆記-鍾彩鈞先生一書
  7. 旅記-彰顯王化
  8. 我們真的「知本」嗎?從呂捷來看
  9. 陽明發萬物一體之旨之我的感受\
在等待時日慢慢記之

  • 近日感悟
近日我喉嚨痛,與母親言之,母親言內心感到很難過,我心更是難受了。
深深覺得不孝也。自己太過依戀物欲,常看影片谷阿莫、遊戲三國等等,而失卻自己身體之健康。
歲已近三十,知識累積也不少了,但真論家常,頗多欠缺。

近讀聖訓言:最簡單的事情,最難做好。是為諦論。


  • 小論
七年日記復雖多
未成受用之經驗
然決斷非只良心
真誠共論把學明
體驗生命莫為執
去病養心切磋之
不孝子弟願改善


歲次丙申  書於竹塹 

##EasyReadMore##